Z6尊龙·凯时(中国)

449 1万亿 解读投资的三大关键数字 11.9%


文章编号:372 / 分类:互联网资讯 / 更新时间:2024-04-20 11:45:32 / 浏览:

投资领域新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较低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知识和技术进步为基础,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经济效益的生产要素。其核心要素包括:

4491万亿解读投资的三大关键数字119%
  • 科技创新
  • 人才培养
  • 知识产权保护
  • 数字化转型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重点投资领域之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低空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我国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低空经济”概念也随之兴起。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透露,截至2023年,我国已建成并登记的通用机场达449个。各地都在积极加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不久前,深圳-珠海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跨越海湾完成了城际飞行,将过去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科幻场景变为了现实。这一标志性事件表明,低空经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引导,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 空中出租车: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将成为城市出行的新选择,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通用航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带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满足通勤、医疗救护等多元化需求。
  • 物流运输:无人机等低空无人驾驶系统将广泛应用于货物运输,提升物流效率。
  • 低空旅游:航空观光、体验飞行等低空旅游项目将丰富旅游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结语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点,正在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持续深入,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产业转型、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央行行长易纲专访释放六大信号!提到了数字人民币、货币政策

5月26日,央行官网发布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全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采访内容释放六大政策信号:经济数据转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安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使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8%,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待加大。 易纲认为,目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常态,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4月份制造业PMI为50.8,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易纲称。 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根据央行数据,去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同期社融增速为10.7%。 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 考虑到今年名义GDP增速低于去年,而M2和GDP增速目标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会阶段性上升。 五方面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工具的具体内容。 易纲解读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包括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 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 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 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信用债融资方面,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公司信用债净融资(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PPN)净融资规模2.2万亿,今年增加1万亿的目标意味着净融资规模将达到3.2万亿。 今年市场利率下行,债券发行利率也走低,增加信用债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全年发行小微金融债券2048亿,其发行主体主要是地方城商行、农商行。 易纲提出的目标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亿。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金融风险关注银行风险,疫情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发布《金融稳定报告(2019)》披露了时间表:2018年边制订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已实现良好开局;2019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 易纲认为,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在各类风险中,易纲重点关注银行风险。 易纲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 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 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具体来看,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态势,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第一季度,城商行利润同比下降1.2%,农商行利润同比仅增长1.9%,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和9.4%。 资本充足率方面,第一季度,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同比仅上升0.01个百分点,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更是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分别同比上升0.47个百分点和0.6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上升较快。 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同比分别上升0.57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下降0.0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下降较快。 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同比分别下降29.37个百分点和6.7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则上升了7.71个百分点。 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央行的政策利率能直接传导至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此基础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于2020年3月1日如期启动,并将于今年8月完成。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增强。 央行数据显示,4月的1年期LPR品种报3.85%,相比改革前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46BP;5年期以上LPR品种报4.65%,相比改革前下降了25BP。 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2020年3月,一般贷款利率为5.48%,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62BP。 易纲认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易纲指出,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 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数字人民币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易纲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他表示,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易纲表示,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 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这一目标增速相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不过,去年普惠小微贷款任务超额完成。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五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万亿元,相比上年末增长53.1%。 一直以来,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结就在于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 而信用贷款不需要企业提供完全担保,银行凭着对企业经营状况和信誉的了解发放贷款,能够帮助诚信经营的企业快速获得融资支持。 2020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15.4%,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下为央行网站披露的专访全文: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和中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冲击,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 您怎么看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易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病,已经影响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人数超过540万,并仍在扩散。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失业人数大幅增长。 特别是二季度,各国抗疫采取的“大停摆”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将集中体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认为,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经济收缩强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甚至上世纪的大萧条。 全球金融市场在前期巨幅震荡后有所缓和,但基本面因素持续严峻,风险并未消除。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重大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两位数负增长,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记者:为应对疫情冲击,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采取了超常规量化宽松政策。 中国在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看效果如何?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主要考虑是什么?易纲:为对冲疫情影响,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了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总量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量上,我们通过3次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坚定支持我国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坚决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价格上,我们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并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率。 结构上,我们根据疫情形势,精准施策,积极运用3000亿元专项优惠再贷款、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6000亿元新增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优先支持疫情防控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 政策配合上,我们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对于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期限,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这些综合举措,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在大部分经济指标下滑的情况下,货币信贷逆势增长。 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8万亿元,同比多增近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1%和1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体现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 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 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 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4月末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记者: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凸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尽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请问央行在落实这一要求方面有哪些举措?易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一是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防疫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也就是支持保供。 截至5月23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支持银行向7000多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近2800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5%。 专项再贷款是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在抗疫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放之前有严格流程,发放之中有台账制度,发放之后有审计部门的核查,对违规发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了专款专用。 二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加大对有序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融资支持。 截至5月21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共4720亿元,共支持企业(含农户)57万户。 专用额度政策设计是市场化的普惠金融机制,兼顾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中小银行的保本运营,对银企双方都是可持续的。 三是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截至4月30日,金融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了延期。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即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2020年底前存续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 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应延尽延。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 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小微企业应急转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 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 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恢复运转。 推动及时支付条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业账款清欠。 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督促核心企业账款确权,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 记者: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加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特别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有哪些防范措施?易纲: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委具体要求,金融部门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成效。 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平稳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 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但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 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 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同时,若国际疫情形势长期化,全球经济增长受损日益严重,境外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仍会蔓延,对我国市场造成冲击,并给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性。 下一步,我们会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 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处理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突出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的责任。 一旦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相关股东和债权人应依法承担相应损失,严厉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等行为。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下一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有哪些考虑?易纲: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人民银行已经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LPR与市场资金供求相关性明显增强。 比如,2020年5月发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自去年8月改革以来分别累计下降0.4个和0.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市场资金供求变化。 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 2020年5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被打破。 三是有效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 4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个百分点,5月份预计继续下降。 四是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 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记者: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近年来金融部门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目前开放举措的落地情况如何?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步伐?今年在金融开放领域还有哪些新举措?易纲:近年来,金融部门集中宣布了40多条对内对外自主开放措施。 目前,这些措施落地进展良好,绝大多数措施已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落地。 一是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资股东资质限制不断放宽。 二是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已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配套的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不断完善。 三是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 近期,万事达卡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筹备申请已获批,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贝莱德、路博迈等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这些开放措施着眼于提供开放、包容、充分竞争的金融环境,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金融部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风险防范,推动金融监管的能力、强度与金融对外开放相互适应、齐头并进。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自主开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全部切实落地,吸引更多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设定统一的准入标准,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三是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尊重契约,保护产权,加强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将更多的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 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强化竞争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记者:中国央行很早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并且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目前测试工作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够正式发行?易纲: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 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 2014年,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 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记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 央行在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做好“三农”方面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易纲: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相结合、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相结合,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组织、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二是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推动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三是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贫困地区信贷资产质量尤其是扶贫小额信贷的监测,及时提示预警,防止出现“因贷致贫”。 四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支付、征信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巩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五是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能力,系统总结宣传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开展2020年后续政策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数字经济的通俗解释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 正是得益于数字经济提供的历史机遇,使我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性发展。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基本信息中文名数字经济外文名Digital Economy类型经济系统定律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定义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释义1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 正是得益于数字经济提供的历史机遇,使我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性发展 释义2数字经济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 数字经济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 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 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 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运转良好,因为它创建了一个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环境。 截至2016年底,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5家数字经济企业;市值前20强的企业中有9家属于数字经济企业。 词语介绍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包括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文化在内的管理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被应用于实践,我们原来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受到了真正的挑战。 企业组织正在努力想办法整合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在数据、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和工作实务等方面的业务,而他们又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协议、传统、需要、激励和工作流程。 基本特征数字经济受到 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个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 所以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数关系不断变大。 第二个定律是摩尔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翻,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 第三个定律是达维多定律: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所以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实际上达维多定律体现的是网络经济中的马太效应。 这三大定律决定了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快捷性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连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 其次,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 再次,数字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 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数字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 高渗透性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 自我膨胀性数字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在数字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赢家通吃”的垄断局面。 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数字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二是数字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 外部经济性网络的外部性是指,每个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 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 可持续性数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性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质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 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 具体说来,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 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即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是其中的关键。 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上。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把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数字革命创造的信息产业是一种战略性产业。 它既可进行制造业活动,又可提供服务性业务,或者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成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混合物而被称为“液态混合体”。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3倍。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有研究成果表明:1998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考虑到产品和服务价值下降因素,实际贡献率超过25%;1999年全球信息产业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00%。 这也表明,对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投入,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动力。 发展趋势• 趋势一:速度成为关键竞争要素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对手不断出现,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 这要求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新的战略并加以实施、以最快的速度对战略进行调整。 迅速反应和迅速调整都要求企业建设自身的“数字神经”平台,未来几年中,百分之七十的中国企业将建设自己的信息共享平台。 • 趋势二:跨企业的合作成为必然选择速度的压力使得企业必须通过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和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 规模经济的要求、新产品研发等巨额投入的风险也迫使企业必须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担成本,甚至是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形成合作竞争的关系。 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合作沟通的信息成本,使得广泛的、低成本的合作成为可能。 通过信息平台而不是组织整合平台,伙伴间形成了虚拟企业。 这样的虚拟企业既具有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又具有小企业的灵活性,为合作的各方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 未来中国企业百分之六十的网络应用是用于内部业务和伙伴的业务沟通。 • 趋势三:行业断层、价值链重构和供应链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冲击之下,许多行业出现了大的断层,产业的游戏规则在变化、新的对手来自四面八方、新的供应商随时产生。 这种断层既对行业中的现存者提出了挑战,又为新生者提供了机会,各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 许多中间环节面临消除的危险,他们被迫提供新的、更大的价值;许多企业进入价值链的其他环节(上游或下游);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或在价值链中重新定位(如从品牌制造商转为OEM制造商)等;供应链。 中国金融(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和家电行业(海尔及美的)已经开始了行动。 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利用数字化手段以对应价值链重构:或重新抓住自己的客户;或重组优化自己的供应商队伍。 • 趋势四:大规模量身定制成为可能传统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多样性(richness)与到达的范围(reach)是一对矛盾。 大众化的商品总是千篇一律,而量身定制的商品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 但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 企业现在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收集、分析不同客户的资料和需求,通过灵活、柔性的生产系统分别定制。 国外汽车和服装行业提供了许多成功的例子。 大规模量身定制生产方式将给每个客户带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求企业具备极高的敏捷反应能力。 影响要素软件IDC(国际数据公司)的一份研究说服务软件将以每年90%的速度往上涨,到2004年,该软件市场价值将达到78亿美元。 在未来12个月里,应用软件将从个人机向网络服务器和网上应用服务转变。 信息它对于网络内容提供商来说简直就是最大的财富,但它们必须把生活真实的一面告诉读者。 代表许多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简称ISP),现在大多数网上信息是免费的,这对ISP是一个严峻挑战。 为了应付这一挑战,ISP必须将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并且必须同科技专家共同努力以保护自己的产品。 教育对孩子和成人都一样,是数字世界一个迅速增长的因素,教育科技手段将在未来几年里产生重大变化。 SIIA说:“ISP和互联网公司正将它们的商业模式转向B2B(在这里当然指ISP或其它互联网公司提供学校教育和公司培训)和B2C(指ISP等提供业余培训和远程函授等方式)。 ”顾客权利SIIA称顾客权利在过去的几年里也成为影响数字经济并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这种权利还必须扩展,必须保护用户信息和地址等私有问题,必须发现顾客的真正需要。 电子商务销售商必须在未来的12个月里详细了解提供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 商业数字化在过去10年里,美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数字化了。 从会计到仓储,从人事到日程安排,数字技术无处不在,通过这种数字化进程,美国的企业也都尝到了甜头。 在未来12个月里美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还将继续,并且B2B将独领风骚。 数字经济政策当然,这么多公司涌入数字经济,它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行业法规,尤其在个人隐私和电子商务收税这几个问题上。 没有明确的评估和建议,数字经济的未来只能停滞在政策制定者手中,而绝不是那些将数字经济变为可能的创新者和企业家手里。 发展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抓住了数字革命的机遇,创造了10多年的经济繁荣。 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紧紧追随着美国,积极推进数字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成效。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数字革命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在数字时代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中的后发性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 印度就是利用数字经济的后发性优势,使其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竞争力,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 • 边际报酬递增的后发性优势数字经济的特征表明,在知识的创新阶段,知识应用的范围越广泛,涉及到的客户越多,就能创造越多的价值。 在知识的普及阶段和模仿阶段,由于时效性问题,知识在发达国家的边际报酬下降。 在发展中国家却能维持很高的边际报酬。 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知识仍然是最新的、最具时间价值的。 信息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正处于普及和模仿阶段,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符合发达国家的最高利益,这可以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速度。 • 工业化方面的后发性优势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过程之后,才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 21世纪以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生产,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提升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主导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这会带来三重利益:一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成就。 包括技术上的成就和制度上的成就,大大缩短工业化进程,加速本国的经济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和高科技促进工业化发展,彻底改造传统产业,重塑自己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三是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大规模利用信息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加速培育市场关系,逐步形成强大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市场经济走向繁荣。 客户资源方面的后发性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其市场潜力远非发达国家所能比拟,这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第一层次的网络比较优势。 如果考虑到发展趋势,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 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客户资源与发达国家丰富的知识、网络资源相结合,将会大大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的强大吸引力,会促使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都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而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 知识能力方面的后发性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和科学技术,使得知识要素的禀赋在增加,尤其是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得格外迅速,这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第二层次的网络比较优势,使之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带动本国的数字经济出现跨跃式的发展。 例如,印度软件业的“离岸开发”,已经成为带动全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 信息技术方面的后发性优势一是信息化的特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信息化比工业化更容易追赶,这是由于信息化有一些非常显著的特点:与制造业相比较,设备投资成本较小;技术已经标准化,学习成本很低;知识的共享性和外溢性等等。 二是信息技术的潜力:信息技术本身的巨大潜力和无穷无尽的机会,也为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较落后,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转换成本较小,就有可能瞄准技术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 由于有大量现成的技术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可以把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转向有原创性、突破性的技术上,如塑料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 一旦出现突破。 技术、经济和产业格局就有可能出现重大改观,就有可能带动一国经济走向兴旺发达,甚至萌生出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是能够提高一切领域工作效率的强有力的工具。 只要发展中国家善于学习、善于利用这个工具,就能使之成为缩短数字鸿沟和贫富差距、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有力手段。

17个数字带你了解2022年中国KPI,这17个数字该如何解读?

这17个数字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解读,分别涉及到经济,三农,民生,以及退税减税。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在未来一年发展所涉及到的多项领域,同时也指出了在未来一年我国的总体目标。每一年的政府报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需要一个很好的解读,才能够明白在未来我们国家要如何发展。但是对于政府报告,很多人却没有办法读懂。实际上如果细分的话,还是能够很快明白的。

第一,经济领域要减少赤字,同时增加公共财政支出。

经济领域涉及到的数字是最多的,一方面要明确提出在未来一年我国的GDP增长目标。目前设定为5.5%,一般情况下这个数字是比较保守的。同时要控制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维持在3%左右,降低国家财政赤字率。同时在公共支出方面要增加3.9%,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为6400亿元。而财政规模支出要比上一年增加2万亿元。

第二,民生和三农领域。

之所以把这两个领域放在一起,这主要涉及到我们普通人最关心的粮食和就业。在未来一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将会维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要新建1亿亩的高标准农田。要增加1100万的城镇就业人口,将城镇失业率维持在5.5%以下。同时要增加1000亿元的岗位培训和保险基金。对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照护费用也要列入到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税当中进行扣除,减小育儿负担。

第三,退税减税超过往年。

今年的退税减税除了要达到2.5万亿元的个人退税,同时对小微企业所得税也要进行征收减免。在100万元到300万元的部分要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于很多小微企业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于那些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要加大对他们的补贴。研发费用减税从最开始的75%提升为100%。


相关标签: 新闻经济国家公债美好一直在身边投资中国中央电视台

本文地址:http://www.yjylhmm.com/article/372.html

上一篇:严防不正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好这把戒尺...
下一篇:加盟武汉卓尔高清卡里索告别塞维利亚功勋老...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yjylhmm.com/" target="_blank">Z6尊龙·凯时(中国)</a>